20130804

陶傑英文專欄︰德國人低估了

文/陶傑
譯/鎮棠
原載於/http://hk-magazine.com/city-living/column/german-understatement

德國人素來不以幽默感著稱,但近來德國《明鏡》 週刊或者會改變你的想法。

編輯訪問了巴伐利亞一間酒店,問問他們中國旅客如何令他們的生意「火紅」起來。有人向編輯展示了一本德文小冊子《如何令中國人遠離此處》,低調地在前台派發給本地和歐洲顧客。無論在華格納演奏會聽到難以制止的中國觀眾大聲呼叫,又或者鄰桌一群旅行團打嗝大聲得如敲鑼打鼓般,小冊子均提醒西方顧客「不應感到受冒犯」,因為是「中國習俗」來的啊。還有見到中國遊客捏捏拿拿那些麵包、牛角包、奶油蛋卷,然後放回原處,歐洲顧客都不應「大驚小怪」。負責管理酒店的部門建議歐洲客人如果翌晨想清清靜靜吃個早餐,應選擇於8點後進餐,因為可避免6點至7點半期間大批中國旅客,然後酒店員工需要半小時,收拾殘局,然後重奪主權。

雖然一名德國侍應以「多元文化」之名容忍他們,「不過他們走了之後我便安樂了」。有此等評語的報道出版後,立刻惹來德國自由學派和部分中國網民的聲討--種族歧視。若果如此包容、溫和及友好,並尊重「中國傳統」的提示都可以被說成是「種族歧視」(否則也可粗俗地拿隻中指出來說「滾回你的國家去」),那我們正活在一個顛倒是非黑白的世界裡。二戰後,德國人尚未洗脫「種族歧視」的道德罪疚感和偏執感,仍然過份自我約束和審查。即使一份陳列事實,說明德國酒店如何教育本地人容忍「中國文化」的報道都被左派意識形態的獨裁思想劃成是政治不正確的新聞報道,是對弱等並不斷入侵的種族逼害的前奏--那麼新聞自由將會收窄,這類報道將不復存在。酒店管理方(又或者是《明鏡》編輯)曾嘗試用最隱晦而又安全的方式講出對「種族歧視」的恐懼,但或會引起中國全體旅客的杯葛。但這正是德國人「企硬」的關鍵場合︰中國人仍然會來的,因為去賓士(中國譯奔馳)廠房仍是夢寐以求的。

許多日本酒店採取了某種種族隔離措施︰中國遊客只許在早餐用膳區劃出的一個隱暗小角落。這也許會勾起德國人歷史的神經。但也許是時候再用了,如果可行的話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